Source:: [SuttaCentral.net](https://suttacentral.net/dn26/en/sujato?layout=sidebyside&script=latin), Translated by ChatGPT # 长部26《转轮王经》 ([[DN26 Cakkavattisutta]]) ## 目录 - [[#1. 自依止]] - [[#2. 达罗涅弥王]] - [[#2.1 转轮圣王的圣责]] - [[#2.2 轮宝出现]] - [[#3. 后续的转轮圣王]] - [[#4. 衰退期]] - [[#5. 人寿十岁之时]] - [[#6. 增长期]] - [[#7. 商迦王之时]] - [[#8. 弥勒佛出世]] - [[#9. 比丘的长寿与庄严]] ## 1. 自依止 如是我闻。一时,佛陀住在摩揭陀人的国土,摩都罗城。彼时,佛陀对比丘们说:“比丘们!” “尊者!”他们回答。佛陀如此说道: “比丘们,当以自己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;以法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。比丘如何做到? 1. 他观身中某一方面而住——精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去对世间的贪与忧; 2. 他观受中某一方面而住——精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去对世间的贪与忧; 3. 他观心中某一方面而住——精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去对世间的贪与忧; 4. 他观法中某一方面而住——精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去对世间的贪与忧。 如此,比丘便是以自己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;如此,他便是以法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。 你们应当游行于自己的领域、祖父之境。若游行于自己的领域、祖父之境,魔罗不会抓住你,也不能执持你。因修习善法,福德增长。 ## 2. 达罗涅弥王 昔时,比丘们,有一位名为达罗涅弥的国王,是一位转轮圣王,公正而依法的国王。他的统治遍及四方,他令国家安定,并具足七宝。他有如下七宝:轮宝、象宝、马宝、珠宝、女宝、居士宝,以及第七宝——主兵臣宝。他有千余子,勇健英雄,能摧破敌军。征服这四海所围之地后,他依正法而治,不以杖剑。 然后,许多年、许多百年、许多千年过去之后,达罗涅弥王对其一人说道:“善男子,若你见到天授的轮宝从其处所退回,请告知我。” “遵命,陛下。”那人回答。 过了许多千年,那人见到天授的轮宝已从其处所退回。于是他去见达罗涅弥王,说:“大王,当知,您的天授轮宝已从其处所退回。” 于是国王召来太子,说:“太子啊,我的天授轮宝已从其处所退回。我听说,转轮圣王若遇此事,寿命已不久。我已享受了人间的乐,如今是我求取天乐之时。来吧,太子,你来统治这四海环绕之地!我将剃除须发,着袈裟,从在家到无家而出家。” 于是,国王善为太子敷演王政之后,剃除须发,着袈裟,从在家到无家而出家。七日后,天授的轮宝隐没。 这时,有一人来见新受加冕的刹帝利王,说:“大王,当知,天授的轮宝已隐没。”彼王因此不悦,生起不喜。他去见王家的先知(王卜者),说:“大王(尊者),当知,天授的轮宝已隐没。” 他如此说时,王卜者对他说:“莫因轮宝隐没而不喜。亲爱的,轮宝并非你从父王处承袭而来。来吧,亲爱的,履行转轮圣王的圣责。若你如此作,则有可能——在月十五的布萨日,沐首登上王家大殿持守布萨——天授的轮宝将现于你前,具千辐,有轮缘与轮毂,诸分圆满,毫无欠缺。” ### 2.1 转轮圣王的圣责 “但是,尊者,转轮圣王的圣责为何?” “那么,亲爱的,只依于法——敬法、重法、尊法,以法为你的旗、幡与威权——为你的王宫、军队、诸刹帝利、诸属国、婆罗门与居士、城镇与乡野之人、沙门与婆罗门、诸禽兽提供正当的护持与安稳。莫令不正之事在国中得行。给与国中贫乏者财物。 且国中有诸沙门婆罗门,远离醉逸放逸,安住于忍与柔,能自调、自止、自寂。从时至时,你应亲往问讯受学:‘诸贤,何者为善?何者不善?何者应责?何者无过?何者应修?何者不应修?作何等事导致我久远的损与苦?作何等事导致我久远的益与乐?’闻已,当舍离不善,修习与随行善法。 这便是转轮圣王的圣责。” ### 2.2 轮宝出现 “遵命,陛下。”新王对白发先知如此回答。他便开始履行转轮圣王的圣责。 当他履行该圣责之时,于月十五布萨日,他沐首登上王家大殿持守布萨。而天授的轮宝现于他前,具千辐,有轮缘与轮毂,诸分圆满,毫无欠缺。见此,国王作是念:“我曾听说,当天授的轮宝以此方式现于国王之前时,他便成转轮圣王。我今岂非转轮圣王乎?” 于是受加冕的国王,从座起偏袒右肩,左手执灌顶瓶,右手洒轮宝,说:“轮宝啊,转动吧!轮宝啊,得胜吧!” 于是轮宝向东方滚去。国王率四军随之而行。凡轮宝止处,国王与其军队亦至而住。东方诸敌对诸王来见转轮圣王,说:“请来吧,大王!欢迎,大王!我们是属于您的,大王,请训诫我们。”转轮圣王言:“莫杀生。莫偷盗。莫行邪淫。莫妄语。莫饮酒。维持现行赋税之水平。”于是东方诸敌对之王成为他的属臣。 然后轮宝入东海复还,向南方滚去……入南海复还,向西滚去…… 入西海复还,又向北滚去,国王率四军随之而行。凡轮宝止处,国王与其军队亦至而住。北方诸敌对诸王来见转轮圣王,说:“请来吧,大王!欢迎,大王!我们是属于您的,大王,请训诫我们。”转轮圣王言:“莫杀生。莫偷盗。莫行邪淫。莫妄语。莫饮酒。维持现行赋税之水平。”于是北方诸王成为他的属臣。 随后,轮宝既已在四海环绕之地得胜,便回到王都。它停于高等法庭的王宫门侧,如同轴上安定,光明照耀王宫。 ## 3. 后续的转轮圣王 第二次、第三次、第四次、第五次、第六次与第七次,转轮圣王皆以同样方式成就。多年之后,第七位转轮圣王出家,将国土付与太子。 七日之后,天授的轮宝隐没。 于是有一人来见新受加冕的刹帝利王,说:“大王,当知,天授的轮宝已隐没。”于是彼王不悦,生起不喜。但他没有去见王卜者,询问转轮圣王的圣责。他只是依自己意解治国。如此治理,国中黎民便不如往昔那般兴盛,就像先前诸王履行转轮圣王圣责之时那样的繁荣不再。 于是大臣与参议、理财大臣、军官、护卫与专业顾问们聚集,对国王说:“大王,按您自己意见治理时,国中黎民不如往昔那般兴盛,就如先前诸王履行转轮圣王圣责之时那样。在您的国土中,有大臣与参议、理财大臣、军官、护卫与专业顾问——包括我们与他人——记得转轮圣王的圣责。请大王询问我们有关转轮圣王的圣责。我们将为您解答。” ## 4. 衰退期 于是受加冕的国王向聚集的大臣与参议、理财大臣、军官、护卫与专业顾问询问转轮圣王的圣责。他们为其作答。聆听之后,他提供了正当的护持与安稳。**但他没有给与国中贫乏者财物。于是贫穷广为蔓延。** 当贫穷广为蔓延时,有人意欲偷盗,从他人处盗取。人们拘捕他,将他带到国王面前,说:“大王,此人意欲偷盗,从他人处盗取。” 国王对那人说:“贤者,汝确实意欲偷盗,从他人处盗取吗?” “确实如此,陛下。” “因何缘故?” “大王,我无法维生。” 于是国王给与那人一些钱财,说:“贤者,持此财物维持自身生命,并供养你的父母、眷属与子女;以正业谋生;并为沙门婆罗门建立能向天趣、在快乐中成熟、并导致升天的清净布施。” “遵命,陛下。”那人回答。 然而又有他人从他处盗物。人们拘捕他,带到国王面前,说:“大王,此人从他人处偷盗。” 国王对那人说:“贤者,汝确实从他人处偷盗吗?” “确实如此,陛下。” “因何缘故?” “大王,我无法维生。” 于是国王给与那人一些钱财,说:“贤者,持此财物维持自身生命,并供养你的父母、眷属与子女;以正业谋生;并为沙门婆罗门建立能向天趣、在快乐中成熟、并导致升天的清净布施。” “遵命,陛下。”那人回答。 人们听闻此事:“看来国王在给与任何从他人处偷盗的人钱财!”他们心想:“我们何不也去偷盗?”于是又有一人从他人处偷盗。 人们拘捕他,带到国王面前,说:“大王,此人从他人处偷盗。” 国王对那人说:“贤者,汝确实从他人处偷盗吗?” “确实如此,陛下。” “因何缘故?” “大王,我无法维生。” 于是国王作是念:“若我给与任何从他人处偷盗之人钱财,只会令偷盗增多。我不如结束此人性命,令其灭亡,斩下其首。” 于是他命令群臣:“来吧,诸人!以坚绳牢系此人双臂于背后,剃其首,以凶厉之鼓声押送其从街至街、从市到市。然后将他带出南门,令其终结、灭亡,斩下其首。” “遵命,陛下。”他们回答,并依令而行。 人们听闻此事:“看来国王在斩首任何从他人处偷盗之人!”他们心想:“我们最好打造利剑。如此当我们从他人处偷盗时,便可令其终结、灭亡,并斩下其首。”他们遂打造利剑。随后开始劫掠乡村、城镇与城市,并出没要道。他们将所偷之人斩首。 于是,比丘们,由于不施与贫乏者钱财,贫穷便广为蔓延。贫穷蔓延时,偷盗蔓延;偷盗蔓延时,刀剑蔓延;刀剑蔓延时,杀生蔓延。于杀生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(端严)便衰减。那些人民寿命八万岁,而其子孙寿命四万岁。 在人寿四万岁的人类之中,有人从他人处偷盗。人们拘捕他,带到国王面前,说:“大王,此人从他人处偷盗。” 国王对那人说:“贤者,汝确实从他人处偷盗吗?” “不,陛下。”他说,于是故意撒谎。 于是,比丘们,由于不施与贫乏者钱财,贫穷、偷盗、刀剑与杀生便蔓延。杀生蔓延时,妄语也蔓延。于妄语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四万岁者,其子寿二万岁。 在人寿二万岁的人类之中,有人从他人处偷盗。另有人背后向国王告发说:“大王,某某人从他人处偷盗。” 于是,比丘们,由于不施与贫乏者钱财,贫穷、偷盗、刀剑、杀生与妄语便蔓延。妄语蔓延时,离间语蔓延。于离间语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二万岁者,其子寿一万岁。 在人寿一万岁的人类之中,有的端正,有的丑陋。那些丑陋者,贪恋端正者之配偶,而与他人之妻通奸。 于是,比丘们,由于不施与贫乏者钱财,贫穷、偷盗、刀剑、杀生、妄语与离间语蔓延。离间语蔓延时,邪淫蔓延。于邪淫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一万岁者,其子寿五千岁。 在人寿五千岁的人类之中,有两事蔓延:恶口与妄谈(绮语)。于此二事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五千岁者,有的子孙寿二千五百岁,有的寿二千岁。 在人寿二千五百岁的人类之中,贪欲与瞋恚蔓延。于贪欲与瞋恚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二千五百岁者,其子寿一千岁。 在人寿一千岁的人类之中,邪见蔓延。于邪见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一千岁者,其子寿五百岁。 在人寿五百岁的人类之中,有三事蔓延:非法的欲求、不道德的贪求与邪俗(不正之习)。于此三事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五百岁者,有的子孙寿二百五十岁,有的寿二百岁。 在人寿二百五十岁的人类之中,以下诸事蔓延:对父母、沙门与婆罗门缺乏应有的恭敬,以及不尊重家族中的长者。 于是,比丘们,由于不施与贫乏者钱财,以上种种皆蔓延——贫穷、偷盗、刀剑、杀生、妄语、离间语、邪淫、恶口与妄谈、贪欲与瞋恚、邪见、非法的欲求、不道德的贪求与邪俗,以及对父母、沙门与婆罗门缺乏应有的恭敬,并不尊重家族中的长者。于这些事蔓延的有情之中,其寿与色便衰减。那些人寿二百五十岁者,其子寿一百岁。 ## 5. 人寿十岁之时 比丘们,将来这些人会有寿命仅十岁的子孙。于人寿十岁的人类之中,女孩于五岁便可嫁娶。以下诸味将会消失:酥、乳酪、油、蜂蜜、黑糖与盐。最上等的饮食将是指黍(粗谷物),正如今日有肉之精米饭为最上等饮食一样。 十种善行之道将全然消失,而十种不善行之道将大行其道。那些人类甚至连“善”这个词也没有,更遑论有人行善。凡不敬父母、沙门与婆罗门者,不尊重家族中的长者者,将会受到尊崇与赞誉,正如今日相反者受到尊崇与赞誉一样。 他们将不承认母亲、姨母或导师与受尊敬人士之妻与伴侣的身份。世间将变得淫乱,如同山羊与绵羊、鸡与猪、犬与豺狼一般。 他们彼此之间充满敌意,具有强烈的瞋恚、恶意与杀心。即使是母亲亦对其子如此,子对其母亦然,父对子、子对父、兄对妹、妹对兄亦复如是。他们就像猎鹿者见到鹿时——充满敌意、恶意与杀心。 在人寿十岁的人类之中,将会有历时七日的“刀剑无政期”。于彼时,他们互视如畜生。利剑将现于他们手中,他们将彼此杀害,高呼:“是畜生!是畜生!” 但那时其中有些众生将作是念:“我们既不杀人,也不被杀!我们何不藏于繁茂之草、密林、大树、难入之河泽或崎岖之山中,以森林之根与果维生?”于是他们如此作。 当那七日过去之后,他们从隐藏之处出来,彼此相拥,齐声哭泣:“太好了,亲爱的仇敌,你还活着!太好了,亲爱的仇敌,你还活着!” ## 6. 增长期 随后这些众生将作是念:“由于我们实行不善之事,才遭受如此广大之亲族损失。我们最好行善。我们应行何等善?我们何不止息杀生?既已受持此善事,当依之而住。”他们便如此作为。由于受持此善事,他们的寿与色将增长。那些人寿十岁者,其子寿二十岁。 随后这些众生将作是念:“由于受持此善事,我们的寿与色正在增长。我们何不行更多善事?我们应行何等善?我们何不止息偷盗……止息邪淫……止息妄语……止息离间语……止息恶口……与妄谈?我们何不舍离贪求……瞋恚……邪见……以及三事:非法的欲求、不道德的贪求与邪俗?我们何不恭敬父母、沙门与婆罗门,尊重家族中的长者?既已受持此善事,当依之而住。”他们便如此作为。 由于受持此善事,他们的寿与色将增长。那些人寿二十岁者,其子寿四十岁;人寿四十岁者,其子寿八十岁;随后是一百六十岁、三百二十岁、六百四十岁、二千岁、四千岁、八千岁、二万岁、四万岁,最后至八万岁。于人寿八万岁的人类之中,女孩于五百岁方可嫁娶。 ## 7. 商迦王之时 在人寿八万岁的人类之中,仅有三种烦扰:贪、饥与老。黑梅树(Jambu)之地将会兴盛繁荣。诸村、诸城与王都之间,相隔不超过一只鸡的飞翔之距。国土之中人满为患,你会以为他们被挤在一起,如同芦苇或荻草的密丛。王都将是波罗奈(瓦拉纳西),改名为Ketumatī(计都摩提)。它将兴盛、繁荣、人口众多、人满为患、粮食充足。黑梅树之地将有八万四千座城,其中以王都Ketumatī为首。 在王都Ketumatī中将兴起一位名为商迦(Saṅkha)的国王,一位转轮圣王,公正而依法的国王。他的统治将遍及四方,他将令国家安定,并具足七宝。他将有如下七宝:轮宝、象宝、马宝、珠宝、女宝、居士宝,以及第七宝——主兵臣宝。他将有千余子,勇健英雄,能摧破敌军。征服这四海所围之地后,他将依正法而治,不以杖剑。 ## 8. 弥勒佛出世 名为弥勒(Metteyya)的世尊将出现在世间——圆满者、无上正等正觉者,具足明行,圣者、世间解、无与伦比的调御丈夫、天人之师、佛、世尊——正如我今日已出现在世间一般。他将以自证之智了知此世间——及其诸天、魔罗与诸天众,此众生群体及其沙门与婆罗门、天与人——并如我今日一般令他人了知。他将说法:其初善、中善、终善,义味具足,文句巧妙;并将开启完全圆满清净之梵行,正如我今日所作一般。他将领一支数千比丘之僧团,正如我今日所领之数百比丘僧团。 尔时商迦王将把昔日大波那陀(Mahāpanāda)王所建之祭柱立起。行王政已,他将逊位,布施于沙门与婆罗门、贫者、流浪者、求乞者与乞丐。随后,剃除须发、着袈裟,他将在弥勒佛前从在家到无家而出家。出家不久,远离而住,精勤、锐利、坚毅,他将在现法之中证得梵行之究竟。他将以自身之智而住于彼,正是贤士们为此故而从在家到无家而出家之所应得之果。 比丘们,当以自己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;以法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。比丘如何做到?当比丘于观身之某一方面而住——精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去对世间的贪与忧;观受……观心……观法之某一方面而住——精勤、正知、正念,除去对世间的贪与忧。如此,比丘便是以自己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;如此,他便是以法为洲、为依止,不以他为依止。 ## 9. 比丘的长寿与庄严 比丘们,你们应当游行于自己的领域、祖父之境。如此行,汝等之寿、色、乐、财与威势将增长。 什么是比丘的长寿?当比丘修习如意足:由欲发起的定并有精进;修习由精进发起的定并有精进;修习由心(念、心所发展)发起的定并有精进;修习由审择(观、寻求)发起的定并有精进。既已修习、增广此四如意足,若其欲,能住正寿或所余寿命。此即比丘之长寿。 什么是比丘之庄严(端美)?当比丘持戒,受持别解脱律仪,威仪具足,于应往之处乞食。见微细之过患而谨慎,护持所受学处。此即比丘之庄严。 什么是比丘之乐?当比丘远离欲,远离不善法,入初禅而住;彼有离生喜乐,并有寻与伺。寻伺止息后,入二禅而住……三禅……四禅。此即比丘之乐。 什么是比丘之财?当比丘修心,向一方遍满以慈,向第二方、第三方、第四方亦复如是;如是上、下、横、无量周遍,一切处、一切方,遍满一切世间以慈心——广大、无量、无边、无敌意、无恶意。又以悲……喜……舍心向一方遍满,向第二方、第三方、第四方亦复如是;如是上、下、横、无量周遍,一切处、一切方,遍满一切世间以舍心——广大、无量、无边、无敌意、无恶意。此即比丘之财。 什么是比丘之力?当比丘于现法中证得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;由漏尽故,以自智而住。此即比丘之力。 比丘们,我不见有任何一力难以降伏如魔罗之力。由修习善法,福德增长。” 佛说如是。比丘们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