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五根、五力、五盖概述
*2023-01-12*
Related:: [[5 Indriya|Pañca Indriya]], [[Nivarana|Nīvaraṇa]]
(参照 wikipedia.org [1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cn/%E6%A0%B9_(%E4%BD%9B%E6%95%99)#%E4%BA%94%E6%A0%B9), [2](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cn/%E4%BA%94%E8%93%8B))
## [[5 Indriya|五根]]、五力
> [!info] 定义:修行所需要的五种精神力量。五根增强,即是五力。
包括:
- **信根**:指的是对佛、法、僧,以及对修行方法和自己能有所成就的信心
- **精进根**:指的是出于“信”心,努力用功修行(不断放弃、止息“恶念”,培育、护持“善念”)
- **念根**:指的是时时刻刻不忘佛法、保持关照(即“[[Satipatthana|四念住]]”)
- **定根**:指的是(通过精进和关照)放弃“欲”和“不善法”之后,进入[[Jhana|初禅]]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、4个无色定,以及第九个“想受灭定”(比如通过练习“安那般那念”)
- **慧根**:指的是在“[[Samadhi|定]]”中,“[[Vipassana|观]]”得的佛法智慧("无常","苦","无我"法印)
> [!attention] 平衡关系
> - “精进”太多,会影响“定”,“定“太深了,会影响”精进”,所以这两者要相互平衡
> - “信”太多,会影响“智慧”,“智慧“太多了,会影响”信”,这两者也要相互平衡
> - 只有“念“(关照的能力)是越多越好 — 我们要使用“念”来平衡上述的四者
## [[Nivarana|五盖]]
> [!info] 定义:阻止[[Panna|智慧]]、[[Jhana|禅定]]升起、阻止我们体验[[Nibbana|涅槃]]的障碍。
- **贪欲盖**:执著五欲的境界,因而遮盖心性。
- 应对方法:修习[[Asubha|不净观]]
- **瞋恚盖**:于违逆的境界而忿怒,因而遮盖心性。
- 应对方法:修习[[Metta|慈心观]]
- 慈心第一步:“愿我远离痛苦,愿我快乐,愿我自由”
- 慈心第二步:“愿他人远离痛苦,愿他人快乐,愿他人自由”(开始可以对善友、朋友、家人,然后可以针对“敌人“练习)
- **睡眠盖**:心志昏暗、色身沉重,不堪正常的使用,因而遮盖心性。
- 这里分两类:第一是“头脑”思维的迟缓,第二是身体的困顿、瞌睡。
- 应对方法:
- 增加“精进力” — 增加运动(例如练习快走一个小时左右)、改善休息
- 减少、改善饮食、守护六根
- **掉悔盖**:“掉”意谓心念躁动,“悔”意谓心生担忧、懊悔(为过去所为) — 因而遮盖心性。
- 应对方法:
- 应对“掉”:练习[[Anapanassati|数息观]],进入二、三禅
- 应对“悔”:反思错误,下决心,忏悔改正,增强持戒,减少不善业,悔会逐渐消失
- **怀疑盖**:于所习之法犹豫而不能决断,因而遮盖心性。
- 应对方法:增加“信力”
- 通过背诵,回忆“佛、法、僧”的[[(AN4.52) 福德之潤澤經第二 (佛、法、僧、戒四不壞淨)|含义]],增加信心。
- 与善知识交流,解除疑惑。
### By ChatGPT
五盖(Pañca Nīvaraṇa)是佛法修行中常提到的五种障碍,它们会遮蔽心灵,使修行者无法清净地观照内心、深入禅定或智慧生起。这五盖分别是:
1. **欲贪(Kāmacchanda)**:对感官享乐的渴求,例如对美食、金钱、权力、色欲等的执着。这会让心散乱,不易安定。
2. **嗔恚(Vyāpāda)**:对人、事、物产生愤怒、不满、怨恨等负面情绪,这会导致心不安宁,甚至生起伤害他人的想法。
3. **昏沉(Thīna-Middha)**:指精神上的迟钝、懒散或身体的疲倦、昏沉,使得修行者无法保持清明觉知。
4. **掉、悔(Uddhacca-Kukkucca)**:**掉举**:心浮躁、不安,无法做出决定,**懊悔**:或对过去的错误、未完成的事感到后悔,导致心无法专注于当下。
5. **疑(Vicikicchā)**:对佛法、修行方法、自己的能力等产生怀疑,缺乏信心,使得修行停滞不前。
这些盖障会让心无法安住,因此在修行过程中,需要通过觉察、正念、精进等方法来对治,使心逐渐趋于清净和安稳。